第二層皮膚:當代設計新肌體
第二層皮膚:當代設計新肌體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前一陣子去書展柏克萊網路書局看到很多書都很想買~~~~~
但那天居然忘記帶錢包出門 >
整個非常的失落!!!!因為就是要去書展買書呀....
我真的很喜歡看書~日常沒事最大的休閒就是看書
從文學類到旅遊類等等什麼都看
所以買書是我的一大樂趣之一~~~~
最近朋友們都在推薦一本很好看的書!!!!
就是 第二層皮膚:當代設計新肌體
是年度排行榜書籍耶!!!
我力馬上博客來購買~~~~~~
博客來時常有打折優惠 買書真得比較優惠唷~~~~
推薦給跟我一樣喜歡閱讀的朋友壓 :)
博客來傳送門順便一起給你囉~~~~~~
(●’ω`●)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第二層皮膚:當代設計新肌體
橫濱 ![]() |
下一站東京觀光玩樂遊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
:
商品訊息描述:
Second Skin─台北最前衛的當代設計新潮流
書本設計,輕、薄,易於閱讀。
本書為巡迴台北當代藝術館、高雄市立美術館的「第二層皮膚─當代設計新肌體」導覽專書,收錄美國當代設計策展人、建築評論、藝術家及醫檢師的共同作品,共有英、美、德等超過10個國家的50餘張精采圖片首度曝光,充滿智慧的第二層皮膚,生機盎然地見證著文化發展的脈絡。
看似沒有感覺的皮膚,具備自我修復、自我代謝功能,外緣看來無感,內層則滿佈神經、腺體與毛細管;現代設計一如皮膚般,遊走於生與死。本書內容就在探討:人體最大器官─皮膚與現代人之間─物質物理、感官與精神狀態之間的三大脈絡。
這本書源自於「第二層皮膚─當代設計新肌體」展覽,此展是由美國紐約古柏.修依國立設計博物館策展人艾倫.路頓(Ellen Lupton)女士所策劃,探討當代科技如何介入、改造人的皮層及身體,配帶著心律調整器、手機、PDA等等由現代科技組裝而成的賽柏格人(Cyberg,半機械、半人類的有機混合體)已成為當代社會的常態,整形美女成為普遍的科技產物,這些對人體的全新想像,大量展現在全球的設計作品上,包含建築、照明、服裝等領域。
2002年Skin展在紐約造成轟動,掀起一股當代新設計美學的風潮。3年後,路頓與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合作,發展出Second Skin(第二層皮膚─當代設計新肌體),再度展出於德國埃森(ESSEN)。本次來台巡迴展出,首站選在台北當代藝術館,繼之高雄市立美術館,來自歐洲、日本、美加等地的精彩設計作品,預計將引起愛好者的關注。
值此台灣進入二十一世紀,科技與設計蓬勃發展,本書旨在探索新觀念與新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所見、所思、所觸,一些當代設計師在處理產品與建築物表層時,也參考與皮膚類似複雜與模擬兩可的形式,此書或可提供一個對話基礎,對照台灣現今處境與未來可能的發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書做為巡迴台北當代藝術館、高雄市立美術館的「第二層皮膚─當代設計新肌體」導覽專書,不僅圖與文並茂,且中英對照,實用與學術兼俱,內文收錄有,美國當代設計策展人艾倫.路頓(Ellen Lupton)女士的精彩文章,及建築評論阮慶岳、《FHM Collections》主編林志鴻,身兼藝術家及醫檢師身分的許淑真專文分析展出的精采作品。精彩圖片並包含義大利大師尼可拉.康士坦丁諾(Nicola Costantino)的【人類毛皮製作者】等系列作品。
作者群簡介
商品訊息簡述: